我國塑料污染治理特別是廢塑料回收利用已進入瓶頸期。對此,業界多方人士近日呼吁加強產業鏈上下游聯合創新,從源頭開展塑料產品的生態設計,降低再利用成本。
塑料污染成第二大焦點環境問題
可口可樂公司日前表示,自8月1日起,將把雪碧的綠色塑料瓶包裝改為透明包裝,結束綠色瓶60多年的歷史。
可口可樂公司表示,目前的瓶子含有無法循環利用的綠色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而使用透明瓶可以減少塑料垃圾。
“將綠色瓶改為透明包裝將更有利于后期的回收再利用。”7月29日,在重慶召開的2022綠色再生塑料供應鏈論壇上,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再生塑料分會秘書長王永剛在回應上述事件時表示,無色塑料進行再回收的可能性更高。
萬凱新材(301216.SZ)為可口可樂提供PET切片。29日,該公司董秘在回應投資者提問時也表示,綠瓶因為加了色母等原因不便于瓶到瓶的循環利用,而透明PET瓶可以更好地實現瓶到瓶的可循環利用。
今年4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等發布的中國首個《中國塑料污染治理理念與實踐》國家智庫研究報告介紹,當前,塑料污染問題逐漸成為僅次于氣候變化的全球第二大焦點環境問題,給全球可持續發展帶來極大挑戰。
在2022綠色再生塑料供應鏈論壇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國際交流處處長、綠色再生塑料供應鏈聯合工作組(GRPG)辦公室主任滿娟告訴記者,近兩年,該工作組已收集了不少塑料回收利用實踐案例,“事實證明,所有廢塑料都可以通過回收方式實現合理的再利用,從而清除塑料廢棄物的污染”。
滿娟舉例說,傳統電商包裝需要使用氣泡柱、氣泡膜、珍珠棉、泡沫、紙碎等緩沖材料對產品進行保護,然后裝入紙箱,最后使用雙面膠或透明膠帶打包。整個快遞包裝層層疊疊,材料種類多,使用量大且材料零散,不利于分類回收。
對此,寶潔中國立項開發了適合中國電商環境的空氣膠囊,今年6月已首次大批量上市。空氣膠囊使用100%單一可回收材料和一體化設計,整個包裝由一片材料構成,無需膠帶、紙箱和額外填充和緩沖保護,可以像塑料瓶一樣方便回收和分揀。空氣膠囊在2021年11月取得了“雙易(易回收易再生)標準”認證,成為中國首個獲得雙易認證的快遞包裝。
在另一個案例中,美團外賣與廣東、廈門的企業將目光聚焦在塑料餐盒與奶茶(飲料)杯上。外賣行業90%的塑料餐盒與奶茶(飲料)杯使用食品級聚丙烯原材料,具有很高的回收價值,但聚丙烯回收料性能較差,加工難度大。行業內也缺乏可持續的高值化再生利用商業模式。
美團外賣等最早在上海喜茶12家門店增設奶茶杯回收桶,將回收奶茶杯制成手機殼等日常消費品,成功將約25000個塑料奶茶杯重“塑”新生,將廢棄外賣餐盒回收再加工成可循環使用的無紡布袋。
聯合創新從源頭開展產品生態設計
數據顯示,2016~2021年的6年間,中國累計實現了1.08億噸各類廢塑料的材料化回收利用,回收價值超過6000億元,如果按回收1噸廢塑料相當于節約3噸石油計算,6年間中間累計節約石油開采和消耗3.3億噸。預計2025年中國廢塑料回收利用量將達到2750萬噸左右,回收率在30%以上。
“我國是塑料生產消費使用大國也擁有較為完整的塑料回收再生體系,但并非塑料再生利用強國。提高廢塑料回收率,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仍需一系列規范體系作為支撐。”GRPG辦公室副主任侯聰說。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張德元表示,盡管各個國家都采取了很多措施,但塑料污染仍在肆意地蔓延,深刻影響著每一個人的生產和生活。我國塑料生產量和使用量巨大。特別是近幾年,隨著電商、快遞、外賣等新興領域的發展,塑料包裝廢棄物的數量在快速增長。
張德元認為,目前,中國塑料污染治理特別是廢塑料的回收利用發展已進入了瓶頸期。主要是因為高值的塑料制品能實現很好的材料化回收和利用,回收率較高,但一些低值的包裝類廢棄物回收困難,基本上是與生活垃圾一起進行焚燒或填埋。要發展塑料循環經濟,提高塑料包裝廢棄物的材料回收率,就離不開產業鏈上下游的聯合創新,從源頭開展產品的生態設計。
他舉例說,礦泉水瓶的瓶蓋、瓶身和標簽的材質是不一樣的,在后續的材料化利用過程中需要人工或機械分離,就會增加分選的成本。如果能通過生態設計或是源頭技術的創新實現材質的統一,那么后端的回收成本就會大大降低。
2020年,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2021年又印發了《“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動方案》,不斷加大塑料污染治理。
論壇上,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高級工程師劉剛在解讀“十四五”無廢城市建設與塑料污染治理路線圖時介紹,“十四五”無廢城市建設中,將推進塑料污染全鏈條治理,大幅減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推進可降解替代產品應用,加強廢棄塑料制品回收利用。加快快遞包裝綠色轉型,推廣可循環綠色包裝應用。探索實施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
塑料污染治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產品設計、生產、流通、消費、回收、處理、再生利用等諸多環節,應對塑料污染還需建立完善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構建一個從產品設計生產、消費使用到末端回收處置的完整治理體系。
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固體廢物處副處長高興保在論壇上也表示,生態環境部等將加強統籌協調,充分發揮塑料污染治理專項工作機制的作用。推動塑料生產和使用源頭減量、科學穩妥推廣塑料替代產品,加快推進塑料廢棄物規范回收利用。
同時推行塑料制品綠色設計。支持塑料廢棄物再生利用項目建設,引導相關項目向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等園區集聚,推動塑料廢棄物再生利用產業規模化、規范化、清潔化發展。完善再生塑料有關標準,加快推廣應用廢塑料再生利用先進適用技術裝備,鼓勵塑料廢棄物同級化、高附加值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