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項研究呼吁全球應對日益增長的塑料污染迅速采取行動(詳情點擊:要立刻采取全球行動!塑料已進入人類食物鏈,正在殺死越來越多的生物...)。
近日,一項來自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的合作研究確認,這些塑料微粒已經進入了食物鏈,最終進入我們的身體。
這項研究發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上,原名為Quantiative Analysis of Selected Plastics in High-Commercial-Value Australian Seafood by Pyrolysis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研究人員從澳大利亞的海鮮市場上購買了五種海鮮:5只野生青蟹、10只牡蠣、10只養殖虎蝦、10只野生魷魚和10只野生沙丁魚。
在進行實驗前,研究人員對所有海鮮都進行了清洗工作,去除塑料包裝可能對實驗的影響,并且只選用了可食用的部分。
隨后,所有的樣品被放入裝有堿性溶劑的燒瓶中,并放在六十度的保溫箱中進行攪拌。等到所有的樣本都融化成液體后,對溶液中的塑料成分進行檢測。研究人員使用一種熱解氣的技術,識別出溶液中存在的五種塑料:聚苯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研究人員還發現,不同的海鮮之間,塑料的含量存在巨大的差異:
每克魷魚中,含有塑料微粒0.04毫克;
每克對蝦中,含有塑料微粒 0.07毫克;
每克牡蠣中,含有塑料微粒 0.1毫克;
每克螃蟹中, 含有塑料微粒0.3毫克;
每克沙丁魚中,含有塑料微粒2.9毫克。
從中可以發現,沙丁魚中的塑料含量最高。
由于塑料微粒小、幾乎不可見,當人類對海鮮進行加工時,這些微粒可能通過空氣的作用附著在海鮮上面,而且用來包裝的塑料袋也可能產生塑料脫落的情況,這會進一步導致海鮮的污染。之前就有科學家在海鹽、啤酒、蜂蜜和瓶裝水中發現了塑料微粒。
研究人員認為,雖然無法確定攝入這些塑料微粒對我們健康的具體影響,但是塑料侵入了我們的食物鏈,卻比我們以為得要更加嚴重。
論文鏈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0c02337
https://pubs.acs.org/doi/pdf/10.1021/acs.est.0c02337
2019年熱文TOP10
1. 逆轉2型糖尿病的大牛又發文了:2型糖尿病是簡單的疾病,減肥或逆轉病情!
2. 剛剛,Science發布2019十大科學突破!
3. Science重磅!西蘭花“喚醒”抗腫瘤基因
4. 讀者淚目!《柳葉刀》全中文發表中國醫學博士「家書」:給父親的一封信
5. 《Science》重磅!汝之“蜜糖”,吾之“砒霜...”
6. 喝酒,尤其還臉紅的人,或面臨更高的癡呆風險
7. Nature重磅!第一個完全合成且徹底改變DNA密碼的生物誕生了
8. 這不是一顆大榛子!Science發表新型口服胰島素,或將取代傳統注射
9. Science為防禿頂支招:先從不脫發開始...
10. 改變精子速度,可以影響后代性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