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云南網
近年來,勐臘縣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始終把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通過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促發展,推動各民族共同邁向現代化的步伐大幅加快。
現代化邊境幸福村初步建成
在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中,勐臘縣緊緊圍繞基礎牢、產業興、環境美、生活好、邊疆穩、黨建強的建設目標,高位謀劃、精準發力、真抓實干,全力推進6個沿邊鄉(鎮)、21個沿邊行政村的現代化邊境幸福村建設。
雖已深秋,但勐滿鎮勐滿村曼烈村民小組依然百花綻放、鳥語花香,整齊的房舍、潔凈的村內道路和家家戶戶花園式的庭院令人賞心悅目。
“我們以凈化村莊、保護鄉村美景、回味鄉愁為著力點,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示范村寨。”勐滿村黨總支書記巖臘么龍介紹。為推動現代化邊境幸福村建設,曼烈村民小組著力培育產業,積極帶領群眾發展橡膠產業。截至2022年底,共種植橡膠4400畝,人均種植橡膠收入達4500元。與此同時,勐滿村通過項目申報爭取到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925.77萬元,推進勐滿鎮果蔬冷庫建設項目,做強產業促增收。在此基礎上,依托倉儲冷庫、冷鏈物流、產業基礎等優勢,引導農民大力發展冬季作物種植,實現農民年人均增收7500元以上。
建設現代化邊境幸福村,不僅要讓群眾收入持續提高,還要打造美麗家園。根據美麗村寨建設方案,黨員帶領村民拆除圍墻、老舊雞舍豬圈、空心磚雜物房等;黨支部組織鋪設瀝青混凝土道路,對村民住房進行特色化改造,打造沉浸式空中花園等觀光點。僅半年時間,曼烈村民小組就建設成為遠近聞名的示范村。目前,勐滿村11個村民小組的現代化邊境幸福村建設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
截至目前,勐臘縣實施項目838個,整合投入資金6.3億元,19項建設指導性指標已全部完成,邊民富、邊疆美、邊防固的現代化邊境幸福村已初步建成。
健全民生保障 創造美好生活
2022年10月,生態有機肥加工廠正式在規模化養殖肉牛的勐伴鎮曼燕村掛牌成立。工廠將養殖過程中產生的牛糞、肉骨粉、沼渣等利用起來,經微生物發酵及無害化處理后生產有機肥,解決了肉牛糞便污染周邊環境的問題。通過探索產業延展,曼燕村還建起了青貯飼料加工廠,并與周邊種植玉米的農戶簽訂回購和收購秸稈協議,把農戶的玉米和秸稈收購回來加工成飼料,除了供村寨合作社養殖肉牛外,還向外出售,不斷拓寬村里的產業規模,走上了生態綠色良性循環的發展之路。
在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中,為強化產業發展,帶動群眾增收,勐臘縣沿邊村建成農民專業合作社198個,依托各村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橡膠、茶葉、蔬菜、藥材等特色產業,打造“一村一品”,形成鄉有主導產業、村有產業基地、戶有增收項目的產村融合新格局。
通過積極推進天然橡膠全產業鏈創新區打造,培育制膠企業32家,云南省天然橡膠產業集群被納入2023年全國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創建名單,“全國天然橡膠第一縣”品牌效應持續提升。通過打造普洱茶頂級產區,發展培育茶產業主體,成立茶葉初制所65家。
投入資金2.17億元,發展倉儲物流、果蔬冷庫、冷鏈加工、肉牛養殖等產業,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股份合作制改革,盤活村集體資源資產,以入股分紅、土地出租、種植養殖等形式,多渠道增加村民、村集體收入。依托現代化邊境幸福村項目建設的勐滿村、勐伴村、勐潤村等一批示范村,積極打造中老民族特色美食街、摸魚節、芒果節等活動,吸引游客及周邊群眾,促進消費和村民增收,村集體經濟收入均達13萬多元,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全縣平均水平,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進一步增強。
云南網記者 戴振華